95學年度(共16篇) | |||||
檔名 | 標題 | 作者姓名 | 縣市輔導團 | 適用 年級 | 困難分析 |
左右不分 | 李貞慧 | 台南市 | 國小 | 低年級學生常因觀察者正面或背面(同向或相對)的位置不同,而分不清左、右邊。 | |
角和三角形的角是指哪裡? | 郭換枝 | 彰化縣 | 國小 | 角和三角形的角是指哪裡? | |
認識180度角 | 洪雪芬 | 高雄市 | 國小 | 以學生的觀點,當角成一直線時,明明就看不到角。如何引導學生理解180度角? | |
三角形的性質 | 陳永輝 | 南投縣 | 國小 | 在三角形中,任意兩邊和ㄧ定大於第三邊,但是學生在實際應用中,常會誤解這一句話,例如:當我們給學生「3、1、4」等三條線段,學生會以最長兩條相加大於第三邊,而認為這三條線段能形成三角形(3+4=7>1)。 | |
有扇可循的角 | 鄭惠萍 | 屏東縣 | 國小 | 有扇可循的角 | |
複合圖形的面積 | 梁惠珍 | 屏東縣 | 國小 | 學生不易掌握複合圖形的結構。 | |
三角形、梯形、平行四邊形的高在哪裡 | 許扶堂 | 彰化縣 | 國小 | 兒童在學習畫三角形、梯形、平行四邊形的高時,常會出現兩個錯誤:一、高沒有和底垂直;二、高畫太短,沒有連接到頂點或上底。 | |
三角形數與梯形面積 | 洪雪芬 | 高雄市 | 國小 | 圖形看起來明明像三角形,可是為什麼不能用三角形面積公式算呢? 為什麼計算「三角形數」用的不是三角形面積公式,而是梯形面積公式? | |
錐體、柱體的邊與頂點 | 林銘志 | 澎湖縣 | 國小 | 錐體、柱體的邊與頂點 | |
已知直角三角形斜邊長與兩股之差,求直角三角形面積。 | 張昭陽 | 台東縣 | 國小 | 學生未學過畢氏定理及平方根,無法求出兩股長,進而求出直角三角形面積。 | |
已知直角三角形的兩股長,求直角三角形斜邊長。 | 張昭陽 | 台東縣 | 國小 | 1.學生未學過畢氏定理無法以此求出斜邊長。 2.若以方格紙畫出直角三角形斜邊長再測量,會有測量誤差。 | |
複合形體的秘密 | 洪雪芬 | 高雄市 | 國小 | 1.老師要在黑板上手繪複合形體相當困難費時。 2.學生不易掌握複合形體的內部結構。 | |
國小是否適合評量「圓柱有幾個面?幾個邊?」 | 洪雪芬 | 高雄市 | 國小 | 國小評量曾出現「圓柱有幾個面?幾個邊?」這樣的問題,教師之間看法不同,對於在國小階段,評量「圓柱有幾個面?幾個邊?」是否適當,感到困擾。 | |
三角形SSA不一定全等 | 李昕儀 | 基隆市 | 國中 | 三角形SSA不一定全等 | |
為什麼N邊形內角和是(n-2)*180? | 陳俊榮 | 基隆市 | 國中 | 為什麼N邊形內角和是(n-2)*180? | |
如何讓學生有趣且有效地認識「證明」,並有利於後續的學習呢? | 曾明德 | 台北市 | 國中 | 1. 「證明」使人望之怯步,聞之喪膽。 2. 有些人將「證明」與「幾何」綁在一起,造成學習題材的窄化與學習方式的貧乏。 |
96學年度(共6篇) | |||||
檔名 | 標題 | 作者姓名 | 縣市輔導團 | 適用 年級 | 困難分析 |
四面八方任我行? | 張英燦 | 嘉義市 | 國小 | 我們在確定物體的方位時,首重參照點的確立,這個參照點即是用來確定客體空間位置的依據。在學童接觸到方位的學習時,不僅要記憶東、西、南、北方位的定名,還要理解參照點與目標物的相對關係,並以方位稱呼名之。 | |
曾瑞媛 | |||||
大盒子中可以放進幾個小盒子 | 王震宇 | 臺北縣 | 國小 | 學生在學習長方體及正方體的體積時,只學習把體積公式背起來,並做簡單的計算,對於體積是指”物體所佔空間的大小”概念不清楚。 | |
水平、鉛直、平行與垂直 | 林銘志 | 澎湖縣 | 國小 | 平行與垂直若以幾何定義來說明,對學生而言太過於艱深難懂,也不易藉過操作來說明,應由水平與鉛直現象來引進,較容易協助學生瞭解。 | |
陳中威 | |||||
鄭永杰 | |||||
由四個四分之一圓的弧所形成的區域面積 | 林明碧 | 臺中縣 | 國中 | 常會有學生提起此題面積的求法。教學上,一般情形都是使用代數的方式處理。可是除了假設與列式的困擾外,解三元方程式的過程並非國中學生所熟悉。因此,如何透過觀察與切割的技巧來算出其面積,將是本單元要討論的主題。 | |
轉動的硬幣 | 林明碧 | 臺中縣 | 國中 | 本例是由兩個相同的硬幣,首先固定其中一個,然後將第二個硬幣沿著固定的硬幣外緣轉動一圈。當第二個硬幣轉回原來位置後,一般情形會認為第二個硬幣只轉動一圈,理由是兩相同圓的圓周長相等。但是,事實上卻是兩圈。因此這多出來的一圈究竟是怎麼回事,便是本例要探討的主題。 | |
求平行四邊形的第四點座標 | 郭政泰 | 臺中縣 | 國中 | 在國中階段,一般解法都是透過平行四邊形兩對角線互相平分的性質,藉由使用兩次中點公式列方程式,求出第四點的座標。然而部分學生常常因為不會想到假設第四點座標為未知數,所以不知道如何使用第二次中點公式,以致無法順利解題。本例是想應用較為直觀的平行四邊形性質,透過坐標之間水平與垂直的變化量來推得平行四邊形的第四點座標。 | |
林明碧 |
歡迎光臨 數學中央輔導群-亮點基地網 (http://tame.tw/LightenUp2015/) | Powered by Discuz! X3.1 |